特别清晰的意识到,2023年对我来说会是决定性的一年。
在开始主题之前,先简单复盘下2022:
01 复盘2022
第一. 内容
2022一整年是第一个自由职业的整年,在公域内容和粉丝积累层面,还算是差强人意:
B站:发布了127个视频,粉丝量是2.7万
小红书:发布内容相近,粉丝量是4.8万
抖音:号废了,粉丝量3.8k
视频号:粉丝量1.1k
小宇宙:9678订阅,2022年新增4831订阅
公众号:13800订阅,写了11万字,涨粉2400
多平台维护,一个人作战,长线下来看,稍微还是有些缺乏体系,时不时搞搞这个,时不时搞搞那个,特别是下半年,精力转移到去做商业系统了,在内容生产上面,节奏被打乱了,也是后面增长很缓慢的主要原因。
如果没有精力转移,公域用户可能会再翻倍,甚至更多。但对于商业变现的理解,也肯定不如现在想的更深。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吧。
第二. 商业
说到钱,是每个人都绕不开的话题。
2022年自己觉得是较快成长,但整体相对失败的一年。
较快成长是说,做内容层面,在产品领域,我绝对一个人能顶得上一个团队了,长文、短视频、直播、播客。也算是相对会做一点内容了。
整体相对失败在于说,并没有快速爬到头部,并获得对应的资源及收益。
或者说,我始终没有把赚钱这件事放在第一优先级!
2022年,我自己做了一门课,教大家做产品分析。
事后看,效果不尽如人意。
第一点,这个事情的需求不刚。
第二点,后续对大家帮助有限。
需求不刚是说,做产品分析这件事,价值极大,但需要长期积累,就像微积分一样,从努力到能力到成绩,是需要持续的过程,但花那么多时间投入,大家都会犹豫,人的天性,无他。不能立竿见影的事,很难被坚持。
我做了不少事情,比如拉了毕业生群,想各种办法让大家能参与进来,最近甚至是弄一个工作室,请大家一起来输出,起号,应者寥寥。我们用一个月时间,小红书图文号过了1k粉,参与很多的2位同路人收益都很大,但更多人没有什么收获。
也挺感叹的!
当然,我还是很希望找到能够帮助大家成长的路径,继续在尝试ing。
当我打完这一段,回头看,自己都乐了,做这样的事情,投入的时间和精力,跟回报比,ROI完全不行,所以也算是自己商业系统崩溃的原因之一吧:)
另外,撰写了一整年的小报童,其中原先记录成长思考的“连点成线”专栏,1年写了300条内容,现在调整为记录“产品经理自由之路”的买断制专栏了。
还有“产品面试题解析”专栏,也颇受欢迎,略感欣慰:
但是呢,小报童当做一个长期的兴趣爱好是OK的,或者说当成一个引流品、筛选付费用户的过滤器,他很难短期内成为收入的主要部分。
因为文字类内容,很难想象能够超过200客单价,这样的话,1000铁粉只能达到20万收入。
第三. 阅读
查看了一下微信读书,读完的有《雪崩》,《雪球特别版:段永平》,《黑客与画家》,《一句顶一万句》,《AI未来》,《弗兰肯斯坦》,《AI未来进行时》,《一本书读懂财报》,《借势》,《有序创业24步法》,《联盟》,《干法》,《活法》,《做课》,《营销笔记》等等
回想了一下,读的书整体还是太少,也没有仔细的研读和写书评,导致吸收的很不好。
02 迎接2023
想写几个对我来说挺深刻的思考:
第一. 系统
系统是什么?系统是为了保证自己目标实现的一整套流程、机制,甚至是团队。
在自己小报童里,我写过“要么构建系统,要么加入系统”
过去的一年,我承认自己的普通,没有足够的能力快速把系统搭建起来,这点自我觉察,让我考虑寻找外部合作者一起前进。
前段时间正好有机构找来,通过之前的一些观察,以及深聊的感受,最后达成了合作,开启了一段时间后,现在我是很满意的。
想要做好事情,系统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复杂问题的很大一部分,多的不说,视频剪辑&上传这件事情帮我搞定,就已经省出了非常多的时间和心力了。
第二. 变现
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自己太过理想,没有真正从变现的角度去理解内容,内容其实是手段,不是目的。
同时是目的+手段,只存在于两种情况:
-
有主业支撑,或者心态足够佛; -
影响力足够or境界较高。
比如还在上班的朋友,也不指着内容赚钱,写呗。
或者早期吃到内容红利,或者经历丰富,现在已经构成较高的势能,做内容就会写意很多。B站很多大V,平时做自己喜欢的内容,商单用自己的风格去做,就能有很好的平衡。
除此以外,大家自由职业千万要先考虑生存问题。
也确实听到过,跑去鹤岗的插画师,3万的房子,月入8k,过的很舒坦很自由,这也非常好。
于我而言,在大城市,有家有口,不得不以变现为第一考量点。
这时,内容就是目的了,需要更多地考虑,如何通过内容获得收益。
当然可以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只是要注意解耦。
公域做的内容核心就是为了变现,变现好了,或者心情好了,可以去做一些额外的,自己喜欢的事。
第三. 乐观
世界变化太快,总是出乎我们意料,黑天鹅也变得很常见的样子。
很多人会给出很负面的观点和建议,要听么?
有两层思考,和大家共勉:
第一个是,这个人的加权权重如何?
加权权重是雷达里奥在《原则》一书中说的,核心意思是,这个人过去在这个领域取得了什么成就没?以及他对于因果关系的解析是否非常到位?
如果这个人在给出建议的领域,有很好的成绩,并且他的能力和成绩之间是正相关的,他的建议可以作为参考。
否则,我基本是不予理会。
第二个是,悲观者永远正确,乐观者永远前行。
复杂环境下,保守肯定是对的,但是只有乐观者才会不断前行。
很多时候,我是非常主动的去探索迷雾的,吃了很多亏,也收获了特别多的成长。
迈出这一步的时候,我脑中更多会看可能性,而不是风险。
当然,到了这个年龄,也会更加稳重,去理智对待。
比如2023年,除了产品经理,我还想做什么?
创业访谈?小生意人访谈?
不管是和朋友的脑暴,亦或是自己一直喜欢的方向,我都会先搁置,放在脑海中“低温运行”,并且在一些渠道和少数的朋友们碰撞,不断的让自己的思考更加清晰和全面。
也不用完全准备好,没有完全准备好的时刻,只要我大致梳理清楚了自己内心,就会勇敢的行动。
第四. 阅读
到1月8日,已经读完了3本书,今年希望把游戏时间完全截掉,用来阅读,系统的阅读。
并且是每一本书,都要输出书评。
去年有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好好阅读,总是很零散的在做各种事,自觉成长缓慢。
好好把自己沉淀,并且把书中的内容应用到实际工作生活中,对于长期来讲极其重要。
最近看《李诞脱口秀工作手册》,就一下子帮我把如何做内容这件事情想清楚了。
过去做的大量视频,系统的请教思考,在这本书的帮助下,恍然大悟。
也期待更多站在更多好的书籍肩膀上成长。
03 永远向前
用这四个字收尾挺好的。
永远向前,即使不再年轻。
最近在梳理产品知识体系的过程中,自己不断的重新理解自己的经历,很有收获,也有很多感悟。
对于产品来讲,用户到底是谁,他们的需求是什么?
几次非常具体的经历,让我惊喜,原来如此,原来如此。
我和合作伙伴说,今年多给我推1v1咨询,我想非常深度的理解他们。
“永远和对话者同龄”,特别喜欢这句话,也希望自己永远向前,带着这份乐观和热忱。
感谢朋友你的阅读,祝你2023年和Super黄一起成长!
原创文章,作者:Super黄,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gent-universe.cn/2023/01/102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