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漫画AI进化史之“缘起”

这个系列是为所有爱好人工智能的同学写的AI通识,我试图用最简单的语言和大家讲述历史以及AI的基本技术原理,文中一半插图为AI工具所作,所以命名这一系列为:《AI漫画AI进化史》。

按照历史顺序预计的后续篇章有:

《AI漫画AI: 从故事到原理之“缘起“》(已完成)

《AI漫画AI: 从故事到原理之“诞生“》(已完成)

《AI漫画AI: 从故事到原理之“AI技术兵分两路“》(已完成)

《AI漫画AI: 从故事到原理之“全面遭遇寒冬“》(撰写中)

《AI漫画AI: 从故事到原理之“人工神经网络复萌“》(已完成)

《AI漫画AI: 从故事到原理之“专家系统复兴“》(撰写中)

《AI漫画AI: 从故事到原理之“反向传播的星星之火“》(已完成)

《AI漫画AI: 从故事到原理之“贝叶斯网络的活水“》(撰写中)

《AI漫画AI: 从故事到原理之“深度学习崛起“》(已完成)


这是第一篇,总计2000字,读完需要5分钟。

1. 引子

在奥斯卡奖电影《心灵捕手》里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被父母遗弃的数理天才少年Will Hunting,在一所高校里当清洁工,无意中破解了一个科研团队花了两年时间才破解的难题。然而,天才的另一半是他忧郁的童年带来的心理阴影,所幸他遇到了一位和他有相似遭遇的老头,治愈了他内心的纠结,奔向幸福人生。故事是虚构的,但有人却在现实中发现了一位真实存在的主人公“Will Hunting”, 他就是Walter Pitts。

AI漫画AI进化史之“缘起”

我们在这里简单回顾一下Pitts的人生轨迹

  • 1923年,Pitts出生于芝加哥,幼年时期Pitts被父兄认为是“怪胎”,

  • 12岁时Pitts发现罗素《数学原理》中的错误,并写信给罗素,并收到剑桥大学的offer,但因为家中经济艰难,没能赴英深造

  • 15岁时Pitts离家出走在芝加哥大学打扫卫生,在这里遇到他的人生贵人“Warren McCulloch”,McCulloch邀请当时无家可归的Pitts住在自己家中。也是在这一时期,Pitts 和McCulloch发表了那篇影响后世的开创性论文–建立了神经元的数学模型。

  • 24岁时,Pitts被破格授予芝加哥大学的学士学位。

  • 1969年,Pitts去世,享年46岁。

现实是残酷的,Pitts并没有像电影中的Will一样治愈他惨淡的童年,这也许是他的终身遗憾,但让Pitts没有想到的是,他和McCulloch教授一起发明的M-P神经元模型(以McCulloch 和Pitts命名)却成了计算机世界里永垂不朽模型。今天我们讲人工神经网络,源起就要从M-P模型说起。

而在整个神经网络的历史中,今天我们只讲神经网络的缘起,也就是下图中红色阴影的那段历史。

AI漫画AI进化史之“缘起”

2. 一个神经元的数学模型

我们先看看人脑神经元的工作原理。图中这两个试图拉手的小东西就是神经元,两个神经元建立连接后,代表着他们以后可以相互通讯。

AI漫画AI进化史之“缘起”

在目前已知的神经科学里,这种神经元之间的连接可以用来解释大部分的“人类智能”产生,包括记忆、联想、意识、情感等等。而且简单来说,神经元之间的连接越多,人越聪明,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要充分训练儿童联想能力的原因。我们先搞清楚一个神经元的结构。

下面是单个神经元的一个生理结构,由树突,突触,轴突构成。

AI漫画AI进化史之“缘起”

在神经元的通讯过程中,树突,突触,轴突各自有不同作用,

  • 当其他神经元发射信号过来时,树突担任接收信号的职能,不过树突对来自不同神经元的信号并不是公平对待的,而是根据关系的密切程度做一些权重处理,

  • 然后由轴突将树突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加和,如果加和结果大于某个阈值,则告诉突触为“是”,如果小于某个阈值,则告诉突触为“否”

  • 最后有突触向外发射信号,如果为是,则代表神经元被激活,如果为否,则代表神经元未激活。

在神经科学上,上一级神经元的信号强度用电位来表示,当某个时间点,神经元接收到上游神经元的电位强大到一定程度,这个神经元就会被激活,将信号传给下一级,否则,信号将终止。我们用一个简单的注水实验来类比。

AI漫画AI进化史之“缘起”

你也可以把一个神经元就好像是接线员的小精灵,它每时每刻都在接听来自不同地方的信号,最后汇总处理后,把结果发给下一个接线员。

AI漫画AI进化史之“缘起”当然,以上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阐述,关于神经元结构的研究至今都是复杂的科研话题,我们在这里做了非常大的简化。我们知道,如果把一个东西要放在学术界研究,第一个要做的就是–建模,神经元也不例外。

3. 神经元数学模型的诞生

1943年,由Walter Pitts和McCulloch一起撰写的论文《神经活动中思想内在性的逻辑演算》(A Logical Calculus of IdeasImmanent in Nervous Activity)发表在《数学生物物理学通报》(The bulletin of mathematical biophysics)。

AI漫画AI进化史之“缘起”

M-P模型将上述神经元机制做的数学模型就是下面这样的模型。

AI漫画AI进化史之“缘起”

1. 我们把其他神经元发射过来的信号用X1,X2表示

2.针对不同神经元发射的信号,有的收到的信号强,有的信号比较弱,我们用权重W1,W2来表示这种接收度的强弱。

3. 将所有的信号进行加权求和,加上一个偏差值,就是下面一个值:

AI漫画AI进化史之“缘起”

4. 根据第三步得到的值决定这个神经元是否被激活,激活就输出1,不激活输出0。

注:决定是否被激活的函数叫激活函数,激活函数有很多种,阶梯函数式是其中最简单的。在阶梯函数里,如果大于某个阈值,就输出1, 如果小于阈值,就输出0。也就是相当于定个及格线,过了及格线输出都是一样的。看似简单的的激活函数正是这一模型的伟大之处:有了激活函数,使得神经网络可以拟合“任意”函数曲线,这个后面会单独开一篇来讲。

4. 计算机之父图灵的灵魂拷问

在M-P模型诞生的7年后,和Pitts 一样的孤独的天才科学家,计算机之父图灵在牛津大学的《Mind》期刊上发表了一篇论文《计算机器与智能》(COMPUTING MACHINERY AND INTELLIGENCE),论文开门见山提到“can machine think”。

AI漫画AI进化史之“缘起”

这篇论文为人工智能的诞生打开了人类第一道大门,从此展开了人工智能的历史篇章。之后M-P模型和机器发生了怎样的碰撞,且看下一篇《AI漫画AI: 从故事到原理之“诞生“》 


读到这里了,不妨关注一下吧,后续更精彩。

我是关注AI产品的产品二姐,致力于带来丰富的AI学习分享、体会。目前在做两件事:一是撰写AI历史,二是带来人人可用的AI绘画技巧。

原创文章,作者:产品二姐,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gent-universe.cn/2023/11/8552.html

Like (0)
Previous 2023-11-20 15:14
Next 2023-11-21 16:3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