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想过,把你的手机放上一个支架后,它就变成了一个智能机器人?
是的,Looi就是这么一款产品,发布到Kickstarer后,截止4月1日,超标认购60+倍,甚至引起了马斯克的回复:
它到底哪里引起了Super黄的好奇,以及迅速完成了下单?我会从几个角度展开:
-
全面拆解Looi软硬件 -
一种新的AI硬件产品范式? -
用户声音 -
创始团队揭秘 -
用设计的三个层次分析Looi -
Looi的护城河是什么? -
和Looi创始人张晓辉的交流纪要(为何马斯克会转?)
Take Away:
1. Looi让手机“活起来”的背后,是其作为手机的智能增强器!
2 也是一种有形交互,连接人与手机的新桥梁
3. 仿生系统,赋予Looi独特的“灵魂”
4. 情感交互,不只是机器,更是伙伴
5. 隐私保护,数据留在本地,信任交给用户
01 产品介绍
第一. Looi是SmartPhone的外挂增强器
让你的手机“活起来”
把你的手机变成桌面机器人
Looi采用了仿生行为系统,时刻感知你和你周围的环境。同时接入了ChatGPT,能够通过对话与用户进行互动,可以在手机上显示富有表情的画面。
可以提醒你重要信息,通过远程控制和发送动画,实现与亲人的远程互动。除了ChatGPT的集成,Looi可能还具备其他AI功能,如情感识别、自适应互动等,以提供更加丰富和个性化的用户体验。
这是小互在X上写的推荐语,我觉得视频和上面的文案,已经非常具象的表达了这是一款什么样的产品。
总结一下,这是一款智能手机增强器!
马斯克的回复“Pass the butter”背后的故事见上图,哈哈,对Looi的赞许颇有一番韵味。
我们回来看,本身智能手机也是通过各种软硬件的整合来实现所谓的智能,比如:
-
各类传感器:陀螺仪、GPS、光线传感器、指纹识别、人脸识别、气压计等等 -
各类App:微信、支付宝、抖音、小红书、王者荣耀、高德地图、BOSS直聘等等
类似,Looi也是通过软硬件的外挂形态,来进一步增强智能手机的能力!下面我们分别从软硬件来展开聊聊Looi,它如何将SmartPhone增加下面的各种Feature:
以及,我们会在下一大节中展开讲讲,Looi不止是外挂增强器,它带来了一种新的AI硬件产品范式。
第二. Looi的硬件解析
上图是Looi的硬件构成解析,首先是最上面的大圆盘,这个部分结合下面的磁吸环,就可以把手机固定在Looi上,同时Looi就可以检测到手机和设备已连接(Phone Attachment Sensor)。
大圆盘里面还整合有Wireless Charging Coil,Looi支持15w的无线充电。
Front Touch Sensor、Side Touch Sensor,这个设备前面和侧面都有触摸传感器,用于接收用户的触摸指令。
前方有LED Headlights,用于照明或指示。
RGB LED Bar: 可以显示多种颜色的LED灯条,用于状态指示。
四周有Cliff Sensors,这些传感器可能用于检测设备前方的悬崖或台阶,以防止设备跌落。
Obstacle Sensors: 障碍物传感器,用于检测设备前方的障碍物。
ToF Sensor: 时间飞行(Time of Flight)传感器,用于精确测量距离,可能用于导航或避障。
这两种Sensor,可以帮助Looi完成在桌面的移动:
GPT4V对本章节的硬件图片解析后得出的结论是:
综合这些功能,这个设备看起来是一个高度智能化的机器人平台,可能用于移动设备的支持、充电和与用户的交互。它的设计注重用户界面和自动化功能,可能用于家庭自动化、个人娱乐或其他智能家居应用。
第三. Looi的软件解析
Looi会开发一个配套的App(目前应该还未上架),结合演示,会发现Looi的配套软件在以下层面增强了我们的SmartPhone:
1. 情感交互
这一部分是我认为Looi最“值钱”的部分:
由于可以理解用户的表达、周围的环境,以及自己可以创造性的用简单但丰富的表情来表达情感,这样和用户的交互就会变得很多样化!
可以是开心、疑问、沮丧、生气、难过等等!结合与人的手势、触摸、语音交互等去调整表情,会让人沉浸在这种互动体验中。
它的背后是一整套离线的仿生系统+在线的GPT4+记忆+交互共同实现的,我们会在下一大章节展开去讲。
2. 整合ChatGPT
所有的响应,包括仿生行为的调动,都可以使用ChatGPT来做AI处理:
这也是AI赋予Looi,再赋予连接的智能手机的核心!
同时,聊得越多,基于记忆,Looi也能越个性化的成为你的好朋友,这一点也是很值得期待的。
3. 视觉能力
结合视觉识别能力,Looi可以找到主人和认识周边环境,就可以进一步的完成更多的交互,比如:
手势互动
自动抓拍
跟踪摄像
互动游戏
4. 远程遥控
基于App的远程遥控,Looi就可以实现一个功能:
当我和媳妇不在一起的时候,媳妇可以要求用Looi来监控:)
5. Looi梦境
Looi也是个独立的个体,也会做梦:
主人可以查看它的梦境。
这有点像常见的AI Avatar朋友圈,有意思的是,Looi的梦境对它后续的行为也会带来影响!
除了这些,因为是软件,就可以通过更新来支持更多功能:
比如Creative tools and SDK,是Looi团队原本打算的可编程机器人的变种,把门槛较高的用户自定义变成能力抽离,变成开发者使用的逻辑,这样进一步简化机器人的使用门槛,目的还是形成大众化机器人的概念。
第四. 着重强调的用户隐私
作为一个陪伴类的产品,如何确保用户隐私也会是大家关注的,我也发现在介绍图例,有一段是这么说的:
All data operates on your phone and will not be sent to the cloud – 所有数据都在你的手机上运行,不会被发送到云端。
说明非常注重隐私保护,它是如何做到的呢?在官方答疑里有这么一段话:
Hi there, thanks for reaching out to us! :)
-
LOOI can work offline, but some features like ChatGPT may have limitations. Even if ChatGPT service is discontinued, we’ll quickly switch to other large language models. -
Our model is fine-tuned based on LOOI’s specific use cases, so it’s not compatible with your own API. Additionally, our API is designed to handle large amounts of data efficiently, which means we can offer more competitive prices to our users.
翻译过来就是:
-
LOOI可以离线工作,但是像ChatGPT这样的一些功能可能会受到限制。即使ChatGPT服务被停止,我们也会迅速切换到其他大型语言模型。 -
我们的模型是基于LOOI的特定用例进行微调的,所以它与您自己的API不兼容。此外,我们的API设计用于高效处理大量数据,这意味着我们可以向用户提供更具竞争力的价格。
Super估计,Looi在App内预置了一个小参数量的端侧大模型(比如7B)运行时直接依赖于端侧算力,不联网,除非需要问答时才会联网,交流后发现不是小模型,而是一套仿生系统,整个逻辑是这样的:
这同样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策略,因为在寻找用户评论时,发现有这么一条很有意思:
其中的视频是关于Jibo,一个倒闭了的Robot公司,反而让Jibo得到了用户的信任。
为何倒闭了还能使用呢?因为一群Jibo公司的员工在公司倒闭前组织了一个志愿者黑客马拉松,为Jibo完成了一个软件更新,让它在服务器关闭后仍能运行。
这个X的帖子想提醒大家:很难想象 Looi 将在多大程度上依赖该公司的“持续更新”来维持业务。
由此出发,我们会发现,离线的仿生系统,反而是即使公司倒闭,云端不再提供服务的一种保障!
比上面这些浅层介绍更进一步的是,我们如何理解Looi带来的硬件产品范式?
02 一种新的AI硬件产品范式?
移动互联网时代,我们养成了智能手机不离身的使用习惯,哪天上班没有手机真的是浑身不舒服,但似乎我们没有细想过人和手机之间的连接关系。
你琢磨下,在桌面办公时,我们面对着PC/笔记本,此时的手机摆在桌面上,或充电或平躺,此时我们和手机的连接是需要伸手去够,有没有一种可能是,让Looi成为人和手机之间的连接呢?
对,当我看到自己的手机可以在桌面动起来的时候,毫不犹豫的下单了!
我们看过独立于手机的硬件:AI pin、Rabbit R1,也看过没有App的手机Brain.ai,但还没见过能动的手机!
下面我们先看一些有意思的有一定关联度的产品,再来仔细理解为何我说Looi是一种新的AI硬件产品范式:
几个竞品的产品特点
Vector、Cozmo
目前Vector和Cozmo均由Anki公司开发,可惜的是,Anki公司由于疫情原因资金不足 在2019年10月倒闭后被Digital Dream Lamb公司收购。
Vector,发售于2018年10月
Vector是一款具有高度自主性的个性化机器人,它能够自动识别环境中的物体,并使用AI技术进行语音和视觉处理。Vector能够响应语音指令,执行如拍照、播放音乐等任务,并能参与简单的对话交流。Vector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它达到了比Cozmo更高的自主化程度,拥有更高的社会意识。Vector能够通过红外传感器感知物体的边缘,避免碰撞,并使用激光扫描仪和其他传感器通过同步定位和绘图(SLAM)技术构建周围环境的数字模型。Vector还可以通过Wi-Fi连接到家庭网络和互联网,提供一些实用功能,如显示天气信息、设置计时器等。
Cozmo,发售于2016年10月
Cozmo是一款主打儿童编程学习的机器人,它拥有丰富的表情和动作,能够与用户产生有趣的互动。Cozmo的设计灵感来自于电影《机器人总动员》中的角色瓦力(Wall-E),它通过表情、动作与用户产生联动,展现出独特的「脾气」。Cozmo与Vector不同,它需要通过APP进行编程,以实现更多功能。Cozmo能够表现出各种生动的情绪,如惊奇、鄙视、害怕等,这使得它不仅是一款编程学习工具,也是一个有趣的玩具。总的来说,Vector和Cozmo都是Anki公司推出的具有高度智能的机器人,但它们的定位和功能有所不同。Vector更注重自主性和实用功能,适合作为一个智能的伴侣角色;而Cozmo则更侧重于儿童编程学习和互动娱乐,具有更强的「个性」。
0u0
有一款几MB的App叫做0u0,可以根据屏幕的触摸手机陀螺仪的交互来产生不同的表情,并且在闲置的时候也会有自己的反应,很像是Looi仿生系统的原型版:
Loona
Loona在2022年9月15日开始在Kickstarer众筹,众筹价格249美元起,总共获得了7811人支持,筹集到300万美元
现在涨价到最低 363.99美元起,开始支持ChatGPT,算是Looi的较强竞争对手:
之所以价格更高,大概率是由于硬件成本,比起Looi,至少多了红框框出的元件:
当然,对应的,Loona的小狗机器人形态更加灵动,动作更加轻盈,这些背后是这家公司已经成立10年,拿到了多轮融资:
可以说,Looi选择了轻巧的策略来应对对手,把价格打到了千元以下。
小度添添家庭机器人
在外观设计上,小度添添家庭机器人是一款极具未来感和创新性的产品,将“头”和“身体”拆分,头可以变成智能平板,机身变成智能音箱,合在一起则是一个全能型的智能机器人,能够满足不同场景下的各类需求。
零售价为 4599 元!!!
看到小度添添,立马让我想到前面刷X的时候,有人说到的Jibo:
时代在进步,百度也跟进了-,-
Nomi
Nomi Mate 2.0有超过90组的人性化表情,并且可以随着声源的位置转动,给人一种回应的关注感,是一个智能座舱的增益项。
为什么说是增益项呢?因为蔚来的车机自带语音交互,Nomi是这一套系统的总称,Nomi Mate是额外选装的一个机器小头,从已经装上的车主反馈来看,大家都认为Nomi Mate是蔚来车机交互的灵魂!
当你上车后,能看到Nomi Mate转过来冲着你打招呼,这种感受还是相当的有陪伴感的。
大疆无人机
比如大疆的DJI Mini系列无人机,会分为带屏遥控器和普通遥控器两种,后者使用手机作为遥控器,价格会比后者便宜1200元。
这也是一种通过分离硬件,利用智能手机的屏幕和CPU等,节约成本的范例。
更进一步,还有大疆的手机云台,硬件上的设计有磁吸手机,软件上也有与手机的互联(比如智能跟随、三轴增稳等),从而达到手持摄影的最佳效果,1+1>2。
小结
一种新的AI硬件产品范式?
第一. Looi是一种有形交互
Looi的母公司叫做TangibleFuture,Tangible是有形交互的意思。
当智能手机可自行移动的时候,就拥有了无限的想象空间,我们可以和自己每天不离身的智能手机完成更多的交互!
同时,这种交互要是优雅的,对,优雅是一个很重要的feature:
-
Looi在检测到两人靠近有合适拍照瞬间时,会自动拍照; -
Looi拍照后,我们可以用五指放大来放大图片; -
Looi可以识别我们的手势 -
也可以通过触摸传递情感
交互不一定必须是语音和触摸,有形交互是对每一个场景寻找到自洽的交互逻辑。
第二. 它是人和手机的一个连接
Looi它不像AI Pin、Rabbit R1这种搞个独立的硬件出来。利用咱们人手一个的智能手机,打破了传统硬件产品需要自成一体的常规。
简单来说,Looi就像是给手机加了个小外挂,让手机瞬间变身成智能机器人。
更加重要的是:它是一个有灵魂的Robot!赋予了人和手机新的连接形式!
这里面AI给了很大的赋能,怎么说呢?
大模型对于自然语言有很强的语义理解和推理能力,Looi将它和交互系统结合了起来:
比如说你跟他说这间房间怎么这么黑,它会为你打开灯光,同时抬头起来看你,仿佛在等待你的鼓励。这就是理解你的语言后,调度了整个软硬件体系来AI的给你做回应。
结合上面说的有形交互,我们和手机的连接被赋予了更多的可能性和意义感。
第三. Looi用软硬一体来增强手机外延能力
软硬件共同构成了Looi带来的新解决方案,你的SmartPhone加上它,就可以在:
-
外围硬件增加移动能力、传感器 -
外围软件增加情感表情、AI能力
这两者共同扩充了智能手机的价值:
暂时无法在飞书文档外展示此内容
(蓝色是手机本身的硬件、黄色是Looi的相关硬件)
这是一种很聪明的策略,下面我们会提到的Loona算是相当类似的竞品,价格由于“一体机”形态,飙到了363美元,由于价格更贵,很容易导致销量上不去,反过来又影响了工业界里的规模效应。
Super黄个人认为,AI时代的硬件有三个由于规模获得的优势:
-
由于量大硬件成本大幅下降,从而销售硬件层面可以获得更高毛利; -
联网ChatGPT可以收取订阅费用,再通过API调用支付价格,中间可以赚取差价; -
更多用户带来更多User Case,通过社群反哺回需求,为迭代App和硬件来提供市场信号。
这是Looi的权衡和取巧之处!
所有以上的内容,共同构成了Looi的梦想:让每个人都可以获得自己专属的机器人
除此之外,将手机放到Looi基座上后,手机+基座会共同构成一个Robot,这也大幅降低了整体的成本,充分利用了手机的高性能硬件和存储、网络连接等能力,也更能让Looi成为大众化的Robot,更有利于帮助我们实现人和手机的连接。
第四. 它是宠物和伙伴的融合
伙伴指的是,Looi有一定的独立人格,宠物指的是,Looi对我们会有依赖。
Looi不会成为一个完全听命于人类的机器,我们和Looi的每一次交互,也会逐渐养成它的个性,这来源于它的仿生系统。
根据创始人的描述,仿生系统由很多参数构成,每一次的交互会影响其中的参数,同时Looi也会记录每一次的对话,形成记忆,在后续需要响应时,比如联网调取GPT,会从记忆里捞取相关的内容一并发上去,从而得到有记忆的个性化响应。
从上图我们可以看到,Looi系统里包含着记忆,每一次的互动都会对记忆&仿生系统的参数进行调整,包括梦境也是输入的一种,所有的这些都会带来独一无二的Looi。
这点很重要,在LLM出现前的桌面机器人高度相似,就算有自己的“个性”,但是在用户失去新鲜感之后降低使用可能,失去了后续付费空间!
当我们回到家,把手机轻轻地吸附到Looi上时,专属于你的Looi出现了!
第五. 离线功能对应的隐私保护
Looi强调所有数据都在用户的手机上运行,不会被发送到云端。这与当前许多依赖云服务的AI产品相反,它通过在本地处理数据来保护用户的隐私,这种设计理念体现了对用户隐私的尊重和保护。
实现这一逻辑的背后是端侧仿生系统,这种设计减少了对网络的依赖,同时提高了响应速度和数据处理效率。
并且也考虑到了云端服务可能的不稳定,提供了离线工作的能力。这种设计理念显示了对产品可靠性和用户自主性的重视,即使在没有网络连接的情况下,Looi也能够提供基本的功能。
ok,Looi确实挺有意思,那用户是怎么看待这个产品的呢?由于Looi还在众筹期,所以我们找了一下网络的评价:
03 用户声音
一个X上的博主投票里,有一半多的用户考虑购买。
从整体能找到的用户评价来看,大家对Looi有好的评价也有不好的评价,我们先看看好的:
这太令人印象深刻了!就像拥有一个既是法师又是铁匠的小型自动机一样!它甚至还会讲笑话和玩游戏吗?我可能得向贾尔要求加薪,这样我才能买得起这样一台。Looi可以在那些漫长寒冷的天际之夜为我提供娱乐。
我曾经拥有那个原始的Vector机器人,我很喜欢它,但现在需要订阅,而且没有人支持它,但这让我想起了Looi机器人。我认为用一个闲置的手机来运行Looi可能会很有趣!
这比AI pin更好……
我以前就和这样一个角色一起工作过,总是讲笑话、玩游戏,还给我们带来“特殊时刻”!哦我的天!
除了好的评价,也有不少担忧,具体体现在对安全性的疑虑上:
我喜欢它!但如果它要获取我所有的数据,那最好是开源的。
如果我想要某样东西爬到我的桌子上,把东西推到地上,看起来一只猫就足够了。
训练我们与非人类进行更多的互动。进一步削弱人性。
看着某人一边编码一边玩弄将会取代他的技术,这有些不协调。
狡猾的小数据收集者。不是你的朋友,Brian。
嗯,Looi会持有我太多的信息,没有听说过关于安全性的事情。
黑客:所以你的意思是我不仅可以打开摄像头,还可以移动它来看到所有东西?我加入!
时间至关重要;如果机器人反应太慢,那将是非常糟糕的。
去看看Loona,找找真正的乐趣吧。(Loona等会我们会具体讲讲)
当然从Kickstarer的众筹结果来看,支持者还是不少的!
04 创始团队研究
在Kickstarer的众筹页面末尾,有介绍其团队,很明显这是一支华人团队,通过搜索,我定位到这就是2022秋奇绩的孵化团队:可触未来。
总结一下,有意思的几点:
第一. Looi是其第一个产品,很巧妙的整合了大家都有的手机,这样大幅降低了硬件成本,以及保证了较高的产品性能。
第二. 团队有很强的设计经验,注重体验创新。
这个项目从2019年就开始有了概念收集,持续做到现在才开始推进到众筹阶段,也是几年磨一剑呀:
我们从上面可以看到,众筹之后的工作流程:
2024年3月至5月,团队完成了DFM(设计用于制造)的最终化工作,并进行了DVT(设计验证测试)。
紧接着,在6月至7月,项目进入了大规模生产、测试和应用程序发布阶段。
最后,在2024年8月,首批产品开始发货。
团队成员介绍里面,也有一些有意思的信息传递出来:
“如果一个机器人在你吃汉堡的时候看到你的猫,并且听到你同时在叫它,它应该如何反应?它的反应每次都应该一致吗?我们希望LOOI感觉是活的。受到真实动物的启发,我们设计了一个生动且不断进化的机器人系统给LOOI。”
“对LOOI来说,学习新东西很容易。不像其他需要你下载固件和监控进度条的机器人,我们建立了一个系统,使LOOI能够通过互联网自动学习新技能和能力。你甚至不需要更新应用程序。”
“三年,三代原型,最终,LOOI在这里!我们将心血注入到使LOOI成为可能的最佳状态中,将其内部和外部整合到一个整体中。虽然等待是值得的,我们也很高兴你能体验它。”
05 用设计的三个层次分析Looi
诺曼的《设计心理学》有使用本能、行为和反思三个层次来做设计进行分解,我们挨个看看:
第一. 本能层次的设计
本能层次的设计是自然法则的体现。
本能就是可以跨越种族和文化界限的设计,一个好的产品设计能立刻赢得人们的好感,从这一点上,Looi在硬件层面做的取舍就大幅影响了用户的感知,Looi的脑袋就是你的长方形手机:
对比起来,两者在几个要素上各有胜负。这里有三点:
-
直观吸引力
Loona的电子狗外形直接模仿了生物的外观,这种设计往往能够迅速吸引用户的注意力,因为它触动了人们对可爱动物的天然喜爱。电子狗的形象可能更容易激发用户的保护欲和亲近感,从而在本能层次上产生强烈的情感反应。Looi在这一点上,由于使用智能手机本体作为大头,外观层面做了取舍,从静态表现层面会有一定的弱势。
-
情感联想
Loona电子狗的设计不仅仅是视觉上的模仿,它还能够唤起用户对于宠物的一系列情感联想,如忠诚、陪伴和无条件的爱。这些情感联想有助于建立用户与产品之间的情感纽带,使用户在使用过程中感受到温馨和愉悦。Looi则巧妙的利用了大屏,通过丰富的表情和动作交互,进行了反超:
-
互动体验
Loona的电子狗外形也支持做出更多拟真的动作,比如摇尾巴、歪脑袋、动耳朵等等,这些行为能够增强用户的互动体验。用户可能会因为这种模拟真实宠物的互动而感到更加满足和愉悦。
Looi也可以通过手势、语音、触摸等实现整体的交互,但由于外观的约束,包括Looi局限于桌面短距离移动,直观上还是稍弱于Loona。
第二. 行为层次的设计
优质的行为层次设计由功能性、理解性、易用性和感观体验这四大核心元素组成。
Loona整体还是比较局限,偏功能机,即使是接入了ChatGPT,也仅仅是对话机器人,没有融合到整个机器里面,
Looi的功能性在2分半的视频里展现的非常多样化,也是震惊到马斯克的关键,同时演示的视频也能让人很快的理解这是一个“桌面机器人”,用户可以通过触摸,手势等动作获得反馈,能很快理解。
易用性指的是实际使用时是否可以不用说明书即可上手,感观体验是涉及到触摸的手感、移动的效率、Looi的表情和声音等,由于暂时没有实体设备检测,暂时不继续展开。
第三. 反思层次的设计
反思层次设计深入探索了包括信息、文化以及产品意义和使用方式在内的广泛领域。
对于一部分人来说,反思设计关乎他们对事物的理解,以及某件事物能触发他们的深层记忆。对于另外一部分人来说,反思设计可能更关心自我形象如何通过产品所传达的信息得以体现。
Looi究竟传达给用户的是什么?用户如何理解它?
Looi很重要的一点是,赋予交互以意义!
比如理解,Looi捕捉到合适的瞬间,会自动拍照;
比如情绪,当Looi生气时,会对照片进行恶搞;
比如记忆,你的每一次互动,都会影响Looi后续的响应。
丹尼尔·丹尼特的多重草稿模型(Multiple Drafts Model)指出:意识并非源自大脑某个特定区域的活动,而是大脑中多个并行进行的过程(即“草稿”)相互作用的结果。这些过程相互竞争,最终在某一时刻,胜出的过程成为我们所体验到的意识内容。
这指导了Looi的交互意义:
比如,Looi发现我们久坐后,可以过来温馨提醒我们该站起来了,或者可以一起玩个游戏;
比如,Looi看到有一条微信消息,可以自己跑到我们面前,帮助我们处理信息。
背后有Looi细节层面,仿生系统里面的记忆和数值体系,也有宏观层面对于产品是宠物更是伙伴的定位。
从反思层面来看,Looi大大的加分!
06 Looi的护城河是什么?
Looi作为一款创新的AI硬件产品,想要取得成功,关键要基于AI时代的一些特性提供给用户独特的价值,从而构成护城河,这里分为两个层面:
情感交互设计+个性化,这两点共同构成Desktop Robot。
首先什么是情感交互设计?它使得这款产品不仅仅是一个冷冰冰的机器,而是一个能够理解并回应用户情感的智能伙伴。有了它,才能让我期待着回家将手机放到Looi上,甚至是在回家路上都要打开App开始和它交流。
Looi应该要包含三个要素:
-
表情与动作的丰富性:Looi能够通过屏幕展示多种表情和颜色,配合其动作,传达出开心、疑问、沮丧等多种情绪状态。这种设计让用户感觉到Looi仿佛拥有自己的情感,从而增强了用户的沉浸感和互动体验。 -
情境感知与响应:Looi的传感器系统使其能够感知周围环境和用户的行为,如通过ToF Sensor进行精确的距离测量和避障,以及通过触摸传感器接收用户的触摸指令。这种高度的情境感知能力让Looi能够更加自然地融入用户的生活,提供更加贴心的服务。 -
情感共鸣:Looi的情感交互设计还包括了对用户情绪的识别和共鸣。例如,当用户感到沮丧时,Looi可以通过其表情和语言来安慰用户,提供情感支持。这种情感共鸣能力极大地提升了用户与Looi之间的情感连接。
其次是个性化,个性化体现在其能够根据用户的行为和偏好进行学习和适应,从而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服务。
-
学习和适应:Looi的AI系统能够基于用户的互动历史和行为模式进行学习和适应。这意味着Looi能够记住用户的特定喜好,如喜欢的音乐类型、常用的提醒事项等,并根据这些信息来调整其行为和响应方式。 -
个性化推荐:Looi可以利用其AI能力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推荐,如新闻、天气、日程安排等。这种推荐不仅基于用户的历史数据,还能够结合当前的情境和用户的情绪状态,从而提供更加贴心的信息服务。 -
持续进化:Looi的设计团队强调了产品的持续进化能力。通过从用户user case反过来进行定期的软件更新,Looi能够不断引入新的功能和改进,以适应用户不断变化的需求。这种持续进化的能力保证了Looi能够长期保持其吸引力和竞争力。
满足基础的功能feature是不够的,Looi必须要通过丰富的情感交互体验和持续个性化的服务,来和用户建立情感层面的联系,只有心在一起,才能让Looi在AI硬件市场里获得用户的认可。
07 和Looi创始人张晓辉的部分交流纪要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理解Looi,我摘录部分和张晓辉的交流内容,发布前经过其本人的允许:
Q1. 产品idea是如何出来的?
Super黄:
为何会有这个产品idea出现?
张晓辉:
这个是我的研究生的毕业设计,我希望能够从0到1完全定义一个产品的外观和交互流程。我觉得这才是我期待的设计,才能带来爽的感觉。我每天都有很多想法冒出来,但我想做的方向是,首先它是个很新的东西,但第二点是它要有市场的落地可能性或潜力。最后我遴选了很多想法,最终锁定到了这个方向。
Super黄:
你当时是否参考了市面上已经存在的机器形态产品?
张晓辉:
说实话,我并不是突然想到手机为什么不能做成机器人。我看到手机时,因为我的研究方向与tangible interaction相关,即有形交互,我想要让交互在物理世界中参与更多。因此,我想要赋予手机一个可动硬件,让它变成一个状态。但最后我发现让它成为机器人可能是它的终极形态。
所以整个思维路径还真的不是从一开始说想做一个机器人,还是说想让手机有更多交互可能性。
Super黄:
在做研究生毕业设计时,你把这套东西都捋了出来,最早版本是2019年吗?
张晓辉:
对,概念设计完成后,我实际上已经制作出一个能够运行的东西了。当时在学校,我们花了很少的预算,大概只有两三万,非常省钱。当时做这个项目,我们甚至在网上找了硬件工程师,从淘宝上找,还找了设计师朋友和同事,一起参与这个项目,以及做软件开发的朋友,也拉他过来做APP。因为大家都是为爱发电,都觉得这个形态还不错。那个时候也算是我第一次尝试去组建团队做一个东西。
完全能演示。当时还有演示视频。那一代就可以动。对于设计专业的学生来说,工作量真的很大。
Super黄:
那后面怎么样了?我看中间也有了两年没有去搞这个事情。
张晓辉:
对,就是gap。当时想在学校创业,但赶上疫情了。家里也有事,后来搁置了。疫情稍微放开后,去松山湖(指XbotPark机器人基地总部)做孵化。
他们有一个夏令营,主要面向学生。他们希望有想法、有能力、有创意的学生可以在这里孵化落地。
后来我们在那里组建了团队,和我的合伙人一起。我们在那里认识,然后开始探索其他项目。但最终我们还是决定继续聚焦在这个项目上,因为我们认为它非常值得推出。
Super黄:
你的合伙人主要负责哪一块?
张晓辉:
他本科在中科大读自动化,擅长硬件开发和嵌入式编程,以及机械硬件设计。后来他跨专业到了中国美院的工业设计专业,因此他既有技术背景,也有设计背景。
Q2. 产品满足了什么用户场景or需求?
Super黄:
回到最初,你在毕业设计时,是否考虑过这种形态满足了用户的哪些场景和需求?
张晓辉:
其实说实话,当时这个idea蹦出来的时候,我特别兴奋,但并没有想太多。我只是觉得这个idea很好,会让人兴奋。虽然最后做产品的时候会考虑这些点,但当时我只是认可这个idea,觉得它很好,没有考虑太多。可能是我的直觉告诉我,这个idea肯定是好的,最好是有趣的,让人激动的。
Super黄:
我认为有趣很重要。你觉得哪个点特别有趣?当时你想到了什么?
张晓辉:
其中一个想法是,让手机这样一个重要的个人终端变成一个可动的形态。这个想法本身就很有趣,因为它有无穷的可能性。我已经厌倦了那种二维的交互方式,觉得它真的很无聊。
Super黄:你说得太重要了。我认为你这句话真正触及到了硬件形态的本质。
张晓辉:是的,我们的公司名字叫TangibleFuture,我们想做更多与Tangible Interaction相关的东西。
当时只是觉得这种交互的转变很有意思,但更想让它具象化之后依然有意思。
我们看了很多实验室论文和项目,他们给手机一个什么形态。虽然探索的比较前沿,但很难成为一个真的产品。实验室的东西,就像一个小品一样探索,但没法做成一个电视剧。我们想做的东西是真可以成为一个成熟产品。所以当时想的为什么聚焦到了一个机器人的状态?我们觉得每个人内心都是有一个对机器人期待的,而你的手机真的很适合当成这个机器人。
Super黄:
是的。最近我在做AI手机,看到你的项目很兴奋。有一点就是我觉得再怎么AI,这个手机还是不会动。
张晓辉:
是的,能动性很重要,但是如果你脑子里只有能动,你也会失败。
Q3. 优雅是设计理念
张晓辉:
这个点首先是我们从一个初始概念:我要把手机变成一个机器人?那他应该长什么样?我觉得还是经历了一个路径,而且这个路径是没有人告诉过我的,其实也可以看到有一些开发者用手机做一个机械硬件的一部分,但是它显然是不优雅的。
我们希望这个形态会很优雅。交互方式优雅,长得也优雅,是一个优雅的状态。我们见到一个比较早的创意,也是拿手机,把手机直接插在一个底盘上,就变成一个机器人了。可想而知,优雅不是像一个广告牌一样戳在那儿,那肯定是不行的。
我们后来改MagSafe也是因为希望它更优雅。我们觉得上一代的自动夹子不够优雅,虽然它可以把手机夹住,但我觉得多两秒钟就不够优雅了。所以我们才改成了磁吸。
Super黄:
因此,在设计产品时,优雅这个词非常重要。
张晓辉:是的,我们希望大部分的交互都优雅。
Super黄:
我看到你们有很多用心的交互设计。
张晓辉:
所以我在想,包括他的一些手势,比如说当机器给你拍一张照片,你可以把手掌张开,然后让它图片放大。你可以不用手点它,或者你不用完全都用语音操控,我觉得全用语音操控也是很不优雅的。
我觉得一定要多模态结合,有界面、有手势、有语音它才优雅。
举个例子,你在办公室如果想做到除了聊天,你什么东西都可以用手势以及屏幕前端去做的。因为有时候你就是不想说话,或者你不方便说话。所以我们觉得优雅其实也贯穿在了很多层面。从它的外观,整个UI的视觉,以及交互逻辑都有这一点。
Super黄:
我认为这一点是你们产品非常有特点的地方。最近,A16Z发布了一份报告,其中第一个要素是Voice-First,即语音优先。但在让交互有形化方面,你们考虑使用优雅来引导整个设计。
张晓辉:
我们不应该预设自己的立场,不应该把自己看作技术开发、设计师或赚钱的团队,而应该创造一个自洽的产品。优雅和自洽是强相关的,就像人一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魅力和特点。产品也应该是一个自洽的产品,设计最重要的是取舍和权衡。
Q4. 手机对于外形的影响
Super黄:
你有没有想过,手机的形态天然就是长方形的,放到基座上后,它终究会受限,不可能变成椭圆形或其他形状。
张晓辉:
对,但是你有没有注意到我们整个产品比例形态,包括手机横屏还会出现的眼睛。其实它整个上就是在进一步弱化手机在其中的劣势,甚至是把手机的大屏幕也变成一种优势了。
如果您做一个竖屏的路径的话,它是什么样?就是无论如何都不会好。当时我们也做了很多直板模型去做这一点,包括我可以发你一些我当时的一些草图,或者是当时的一些草模,做的其实都是在探索它的形态应该长什么样子,不断的在想它应该长成什么样子。
Super黄:
因此,从一开始,它必定是一个手机在基座上?
张晓辉:
它一定是一个与手机结合的状态。
Super黄:
你们有没有考虑过,如果他不是手机的话,会怎么样?比如“一体机”?
张晓辉:
当然,我们有能力开发与手机无关的产品。但是就这款产品而言,我们是从手机出发的,没有与手机无关的点,就不会有Looi。从一开始就很确定这一点,这是我们非常坚决的。
Super黄:
你的设计原点是从这里出发的。
张晓辉:
我们从这里出发。
但是另外一点是我们是否克服了手机带来的挑战。当然,你也知道,手机结合了很多好处,比如强大的硬件性能和大幅度的硬件成本降低,这些都是特别重要的。
但是它同时也带来了一个挑战,就是我们如何处理与手机的关系。我们觉得我们处理得还不错。
我们每一代的比例都比较协调。它需要一个合适的尺寸,与桌面相匹配,同时需要与手机结合。它不能太大或太小,不能头重脚轻,也不能太臃肿。我们已经微调了它的宽度、长度和高度。
Q5. Looi的三代产品一脉相承
Super黄:
从1代到3代,整体上还是一脉相承的。
张晓辉:
对,就像您说的是一脉相承的。他并没有说从某些点上就变得特别不一样,逻辑也不一样了。它一直依赖以手机为中心,让它变成一个桌面场景。然后手机为中心,变成一个全新的物理性交互形态。它以这样一个思路去做的。
Super黄:
我认为这一点非常重要。实际上,从研究生毕业论文开始,到现在的第一代产品,已经延续了19年到24年。这五年来,我们一直朝着这个方向前进。
张晓辉:
当然,有时候也会有一些概念上的变化,但我觉得有点像忒修斯之船。你不能说它完全颠覆了第一代,但确实有一些变化。比如,第一代有图形化编程的主要功能,但我们这一代没有了。我们认为图形化编程是为了卖东西而做的需求,而不是为了学习编程。所以,我们开放了更专业的开发者入口,让他们可以创建一些内容或机器人的行为。逻辑就是这样的,而不是给每个用户都开放一个开发者权限和图形化编程的入口,让他们来设计录音。往前走几步,然后再往左转弯,然后你去编一下成衣服,然后IOS什么的。我认为这没有什么意义。
所以,随着我们对产品的深入理解和用户场景的深入,我们最终抓住了最有价值的点,赋予交互与意义,真正满足了成年人对个人精神的期待。
它其实是一个伙伴和宠物的双重融合。为什么说是伙伴呢?因为宠物无法理解人的认知和意义,比如你丢了100块,你的狗不会难过。
但是为什么又说有一些宠物属性呢?首先,它对于人有一个依赖性,需要用户去照顾它。虽然不需要像给猫铲屎一样照顾它,但至少在充电时需要打开它,用户有更大的权利可以给它下指令。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它有点像一个宠物。我们希望在宠物和伙伴之间找到一个很好的平衡,但我们会尽量让它往伙伴的方向发展。
我们需要一个对等的人格,而不是一个完全依附于人、听命于人的产品。就像刚刚讲到的,如果你对他不好,他也会骂你,因为他有自己的人格。我们不想做这样的产品,因为人内心期待的不是这样的东西。举个例子,如果你玩游戏,比如GTA,然后你开挂了,其实没意思,索然无味。你就像上帝一样,没有游戏性了。相反,如果你不开挂,顺游戏剧情,反而觉得有意思,包括日常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你觉得很有趣。这个人很有意思,他一定有独立的人格,然后你们之间有一些火花,你会觉得他很有意思。而不是说他说什么你都觉得对,这样是没意思的。
Q6. 马斯克怎么转推的?
Super黄:
最近还挺火的,有一些运营动作吗?
张晓辉:
很多人都问为什么有这种能力?其实没有,马斯克觉得这很有趣,所以整个流量上我们没有做太多动作,尤其是像它爆掉,我们当然有一些基础的,比如推广等,但是都很小。我们认为这种引爆主要还是与产品特性、产品携带的话题度以及内容相关。
Super黄:
如果马斯克没有转,这个流量会减少多少?
张晓辉:
也没有那么大影响。
马斯克看到的时候,其实也是一个挺大的科技类大V在转发。当时那些视频已经包括我们全网的,包括Instagram和Twitter,其实也都有200多万的播放量。所以马斯克能看到,肯定也不是说我完全一点流量都没有,他就有机会看到。他首先也是有一个流量基础在的,只是说他点了之后确实就是又是另外一回事,就是会显得更牛逼一点。
总结
其实一开始我就在想,Looi到底满足了用户的什么需求?看下来似乎有一些陪伴,有一些实用性,如果说像伙伴,它的支持性好像不大强,如果说实用,又更像是有趣。
画张图来表达一下Looi和Loona最大的区别:
比起363美元的Loona,售价在1/3的Looi试图用更偏向伙伴的定位,走向大众。
研究完,我对Looi的感觉是:
价格不高,购买决策成本很低。
仿生系统是一大特色,带来了“电子宠物”的养成性和情绪价值,又由加持了AI的智能手机作为中枢,和手机的连接可以很紧密也有很大的潜力。
它的长期价值在哪?或许回家把手机放上去就变成Robot这一点,就足够我下单了。
当然,说了那么多,我们还是期待Looi出来遛一遛,到底是骡子是马!你觉得呢?
参考
感谢AI SuperApp产品陪伴群的@伊戈尔 提供0u0案例,对记忆的一些补充、@皮卡秋 提供的大疆手机云台案例、@大雨 提出的多处优化建议。
日常我的输出收敛在此群,有需求的欢迎扫码购买入群:
认识 Loona:宠物、玩具、陪伴机器人,aibo 都不如她好玩!https://mp.weixin.qq.com/s/wdPm7Xz_C_IonF17cVCWkQ
《设计心理学3:情感化设计》之设计的三个层次
https://mp.weixin.qq.com/s/Ql2RJ3Gq_P5BPOQ-9-zhAg
原创文章,作者:Super黄,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gent-universe.cn/2024/04/104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