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元拥抱微信后,一些大模型应用与平台的思考

混元拥抱微信后,一些大模型应用与平台的思考

混元拥抱微信后,一些大模型应用与平台的思考
混元近期更新与微信联动
过去一周,特工们观察到,混元有一些 AI 应用上的新功能和新玩法,包括面向普通 C 端用户的 AI 相册与微信状态的联动,以及面向开发者或公众号主的 Agent 与公众号的联动;特工们也很快体验了新功能。
第一个更新点是 AI 相册与微信状态。
使用流程很简易,打开元宝小程序,使用 AI 相册功能,选择喜欢的模板,上传照片,就可以获得同款;
值得注意的是,点开生成完成的模板图片时,页面下方的 3 个按钮中,有 2 个都是引导分享到微信生态内的,除了原有的以小程序形态分享给微信好友之外,还新增了分享到微信状态(按钮为绿色、位置为左一,视觉上和操作上都很明显)状态名为 🤖bot + 腾讯元宝;
完成分享 AI 相册生成的图片到微信状态后,当其他好友浏览微信状态时,还可以直接从状态 bot 右侧的腾讯元宝快捷入口进入元宝小程序的 AI 相册功能,实现了在微信内的闭环。
可以发现,AI 相册内置的模板,都多少带一些“抽象”、“疯感”,比较戳中年轻人对职场、学业、生活的吐槽或自嘲,符合当下这部分人群的“精神状态”潮流,向用户提供了情绪价值,也与微信状态本身的内容分享定位比较契合,满足了用户部分社交需求。
混元拥抱微信后,一些大模型应用与平台的思考
第二个更新点是元器 AI Agent 与公众号。
与往常一样,设定好 Agent 的名称、简介、头像,写好 prompt、开场白、引导问题等;现在可以在创建知识库部分选择公众号文章类型的知识库文件;写好知识库的描述后,点击“去授权”就会前往微信官方平台,由管理员扫码将公众号内容授权给元器;授权成功后,自动返回智能体编辑页面,可以选择获取过去半年~三年至全部的内容,并可选择是否保持新增内容每日更新的频率。
知识库这一步的作用在于,LLM 在收到用户问题后,会判定问题意图是否需要去某个知识库中查询相关信息;如果需要,模型会将用户提供的信息与知识库中的文档进行相似度比对,并把最相关的内容找出来,辅助模型回答用户的问题;知识库“外挂”可以帮助 LLM 在遇到相关问题时大幅降低“幻觉”产生的概率,更加垂直与专业领域内容。
混元拥抱微信后,一些大模型应用与平台的思考  混元拥抱微信后,一些大模型应用与平台的思考
创建完成 Agent 后,就可以将智能体发布到微信公众号,让智能体与用户互动了。
操作流程包括,在元器发布时点击授权公众号渠道,然后在公众号平台进行一系列配置。
具体详细步骤可见文末参考的元器官方文档。
混元拥抱微信后,一些大模型应用与平台的思考

元器与扣子的比较

放眼国内 AI Agent 开发平台,扣子有明显的先发者优势,有更丰富的开发者生态,插件里面也可以看到一些“公众号文章”相关的个人开发的 bot。
但是,在元器与公众号官方联手面前,个人“野生”的 bot 或多或少存在一些不稳定风险,在微信公众号内容数据与分发场景方面,腾讯系的元器比字节的扣子享有优势。
另外,元器和扣子两者的使用体验也有细微差异。目前的扣子有很精细的配置模块,除了基本的插件、工作流、图像流、文本/表格/图片知识库,还有“触发器”创建定时任务,“变量”保存用户个人特征,“长期记忆”支持 prompt 调用,“文件盒子”保存用户文件,以及更丰富的对话和角色体验。
可以看出,扣子正朝向更强大的记忆 memory 和任务执行 action 方向发展,更契合 Agent 开发范式的目标方向。
混元拥抱微信后,一些大模型应用与平台的思考
而元器与公众号联动此举,适用于粉丝问题咨询,公众号内容查询、互动的场景,可以让个人博主随时与粉丝互动、让企业客服实时回复用户咨询、丰富文章内容形态。
对于创作者来说,减轻处理回复的工作压力,提高信息处理和内容生成的效率;
对于消费者来说,收获从博主处的信息增量,拥有更好的互动体验;
对于平台来说,拉近创作者与消费者之间的距离,可以对双边角色都有激励作用,促进内容生态良性循环。
混元拥抱微信后,一些大模型应用与平台的思考
对大模型应用与微信等平台关系的思考
对于大模型来说,数据是各家模型训练、应用开发差异化的地基,生态是在此基础上筑高的竞争壁垒。
对于 AI Agent 开发平台来说,业界一直“头疼”的问题之一就是尚未有明确跑通的商业模式,本质是开发者与开发平台不能从现有模式下看见明确的增益。
而如混元与微信打通这般,明确的流量分发、内容数据、消费场景、用户生态,或许给 AI 应用提供了不错的“解药”
微信状态设置的抽象 AI 图片可以在社交环境中快速促进元宝 AI 相册的曝光使用,Agent 平台生态可以与公众号平台生态协同进步。类似的,字节也有抖音、头条得天独厚的差异化优势。
不过,上述都是大厂的游戏;对于个人开发者或初创小团队而言,首先是从技术角度和需求角度努力做好产品,产品带动增长;然后是用各种产品内运营激励手段、产品外推广增长手段,促进业务成长。
可以利用成熟平台的生态作为产品的分发使用渠道,但如果只依赖于单一成熟大平台来做,很可能会有被官方冲击淹没的风险,变得很被动,所以还需尽早独立自主。
最后,回到一开始的更新点,其实与其说是微信状态或公众号亟需 +AI 能力,不如说是 AI 需要落地场景和用户/内容生态。毕竟,当笔者与一位接近混元的朋友交流此新功能时,对方调侃道“终于打通微信生态了,好像能活下去了”。
我们仍然十分期待,微信这个国内全民使用的顶级社交软件,除了已知的翻译、AI 问答、输入法问 AI、小微助手等,将会有哪些更新更深入的对社交的原生 AI 探索。
参考资料
1.https://mp.weixin.qq.com/s/4J_wwjqtdS-YEhn-GzXYEw
2.https://mp.weixin.qq.com/s/NU75SEOPiCWib92-y73LQg

3.https://docs.qq.com/aio/p/scxmsn78nzsuj64?p=UaURIMeI5yybhR1GbWJuaLw

混元拥抱微信后,一些大模型应用与平台的思考
混元拥抱微信后,一些大模型应用与平台的思考
混元拥抱微信后,一些大模型应用与平台的思考

原创文章,作者:特工宇宙,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gent-universe.cn/2024/09/21172.html

Like (0)
Previous 2024-09-23 11:00
Next 2024-09-24 18:1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