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关于 AI 游戏有两个热点事件,一个是米哈游创始人蔡浩宇的犀利发言,“AI 颠覆游戏开发,大部分游戏开发者建议转行”。
另一个是谷歌推出了 AI 游戏引擎 GameGen,0 代码生成类 Doom 的 FPS 小游戏。
因此又掀起了一波对 AI 游戏的讨论热潮,不少投资人也重新看起这个赛道。
AI 游戏到底前景如何?
怀揣着这个问题,我们前往上海拜访了庄明浩老师,并进行了一次访谈,来听听他的洞见。
以下是我们采访过后整理的省流版观点。
注:庄明浩老师是知乎&即刻知名大V(粉了大学四年),前 VC 从业者,现在在某互联网公司做战略和投资,播客《屠龙之术》主播。
这么多 AI 游戏公司官网都不维护了
虽然官网不能代表一切,但该项目进展由此可见一斑。
——庄明浩
首先要明确的是,AI 游戏跟游戏+AI 是两个大的划分。
AI 游戏一般指 AI 原生游戏,即脱离了 AI,该游戏便无法成立;而游戏+AI 一般指用 AI 赋能游戏创作。
明浩老师没有直入主题,而是先讲了讲他最近的观察。
他发现,几支前两年非常优秀的,拿到融资的做游戏+AI 的团队,现在都没什么动静了。
官网也不再怎么维护,甚至点击部分页面还存在报错。
某公司官网最新的动态停留在了23年6月
某公司官网底部图
某公司官网打开页面提示报错
某公司官网图片加载失败
还有的转而去了其他的赛道,诸如泛娱乐,大模型等。
某游戏公司官网介绍
游戏+AI 的大部分机会都不在初创公司
基于如此观察和近段时间的行业研究,明浩老师认为,从 TMT 科技发展看,虽然大的逻辑是 AI 或者许多新兴技术往往都是在游戏领域最先商业化的。
但在现在的环境下,游戏+AI 的大部分机会可能都不属于初创公司。
游戏+AI 的尝试,从前几年开始,在现有的流程中,已经基本上润物细无声地渗透到各个能够想到的环节。
其中最落地的就是 2D 场景的美术,这已经是今天无需再讨论的话题。这不单纯只是大厂有自己的方案,外包公司也都有,已经武装到牙齿了。
再比如对口型和配音,包括游戏内的剧情设计、内容审核等,这些你能想到的那些可能被应用的场景,已经或多或少进入到生产管线中。
由此就会造成一个问题,就是中国游戏行业的盘子有 3000 亿这么大,光上市公司可能就有 100 家,还有很多没上市但游戏能力超级强的大家伙,以及有游戏业务的大平台级公司;而这些公司中,但凡有些实力的都会自己做这些事情。
随后,明浩老师为了我们展示了几个案例,来佐证上面的观点。
1. 最近刚融资的一家游戏创业公司,团队来自英雄联盟开发商拳头游戏,其在用 AI NPC 的方式做一款游戏,而不是为其他公司提供相关服务。
https://techcrunch.com/2024/08/30/jam-and-tea-gaming-studio-leveraging-generative-ai-to-power-npcs/
2. 在 2023 年的相关新闻报道中,微软 Xbox+Inworld、Nvidia 和育碧等大公司,都有在做自己的 AI NPC 等 AI 工具。
https://techcrunch.com/2023/08/02/inworld-a-generative-ai-platform-for-creating-npcs-lands-fresh-investment/
3. 腾讯魔方工作室最近在「暗区突围」中更新了全球首个语音指挥 AI NPC. 它是自主研发的,全球第一个能听懂人类语言的 FPS AI 队友,他们还能够通过分析目前形势,灵活选择听从或拒绝。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n4421S71N/
目前看到的游戏+AI 并不完善
除了游戏+AI 的机会不在初创公司以外,大厂做的也不够让人兴奋。
——庄明浩
如前所述,诸多大厂游戏+AI 的尝试,除了用户无法感知的生产端的应用外,大部分也就是将大模型的能力植入到 NPC 中,比如逆水寒等。
游戏公司将其作为游戏附属的休闲部分,进行捏脸、陪伴、互动等。不过由于模型能力限制,偶尔也会出现一些问题(幻觉、记忆消失、隐私泄露等),影响玩家体验。
除此之外,很多游戏+AI 的落地就是在完全脱离游戏本身游玩体验的营销端了。
当下主流的游戏生产流程可以类比成一个严丝合缝的机器,当你要加入一个名为 AI 的东西时,最稳妥的方式是在不影响原先的系统框架基础上,在后面再挂一个“锦上添花”的东西,就像拖车后面的挂车一样。
可能在当前这个时间节点上,能呈现出来的落地效果,就是这个样子了。
而因此,现在大厂做的这些游戏+AI 的东西,甚至其市场侧的宣传意义,要远远大于实际意义。
AI 原生游戏的前景,真说不好
现在这个时间点,都是故事大于实际效果。
——庄明浩
谷歌的 AI 游戏引擎也好,蔡浩宇说的也好,看着都很颠覆,但什么时候真正落地,说不好。
就像 Suno 之于 AI 音乐,按理说已经实现了 99% 的平民老百姓都可以创作音乐了,然后呢?
从逻辑推演的角度来看,最近 AI 生成代码很火,不少没有代码基础的朋友都能做个小 APP或者浏览器插件了,这在几个月前还没到达这个能力。而在可预见的未来,我们能用 AI 直接生成一个 Tiktok,但你我都知道,Tiktok 能发展到今天这么大,不仅仅是因为那个 APP 的那些代码。
那么,现在看起来 AI 游戏引擎可以做一些小规模的游戏了,我们也愿意相信,未来会有质的飞跃,能生成高可玩的 AI Native 游戏。但至于多久能成,很难说。
而就在发稿之前,明浩老师还表态了另一篇采访稿:吉比特董事长:游戏行业正陷入一种「卷透了之后的迷茫」
靠故事,AI 游戏已经不可能拿融资了
最后收敛到投资问题上,现实的存在问题在于,纯粹对于业务本身的探讨和评判,对于最后投与不投的影响已经很小,因为没有人有那个明确的判断标准。
那么最后决定投资与否的核心因素,还是落到了一些交易层面上的问题,比如创始人的背景,是不是其他基金投了,是不是已经拿了 4 轮融资了等等。
比如逗逗,在你还在讨论 PC 游戏伙伴到底是不是个合适的切入点、能做多大等等要素的时候,已经一堆基金给了 4 轮钱了,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比如前妙鸭的负责人张月光……
因此,从结论上来说,纯业务的探讨没有任何意义,最后投资人的决策又变成了这个人之前做过什么,他的身份值多少钱。
你说这些事情投资人不知道吗?这些在做的创业者不知道吗?
他们当然都知道,但人在江湖……
以上。
原创文章,作者:特工宇宙,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gent-universe.cn/2024/09/8312.html
Comments(1)
好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