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体生态 insights,来自某大厂从业者

智能体生态 insights,来自某大厂从业者

以下观点来自小红书用户 gddnmw,某大厂相关从业者。
———-
智能体生态的竞争最终可能还是回到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生态竞争,老巨头更具竞争优势。
智能体生态的竞争在于效果、分发和变现三者的竞争。
其中效果的好坏取决模型+Workflow+可调用工具;模型层各家长期通过支持多方模型接入,差异不大。元器虽然现在还只支持混元,但据称未来也会支持多方模型;当然自家模型牛逼还是更有优势,毕竟更了解模型能力,可以更针对性的做 Agent 策略优化。
PS:Coze 的大模型竞技场,也是希望通过用户用脚投票的方式,弥补对体系外模型能力的了解。
Workflow 是工程化投入,投人投资源可以赶上(但是会造成资源浪费,e.g. 扣子的图像流反响就一般);可调用工具上差别较大,包括大厂已有业务功能已插件化形式存在,也包括对第三方生态的吸引,前者腾讯、字节依托移动互联网业务积累更有优势。
分发和变现则更加受到原始生态影响,虽然类似微信公众号/小程序等私域渠道,各家主流生态都支持;但未来公域渠道上-原有的流量场域(e.g. 体系内各产品矩阵)和变现体系(怎么帮开发者赚到钱,链接有预算的企业 or 用户)仍然是各家竞争差异,腾讯和字节同样更具备优势。
腾讯字节有竞争优势,不代表格局已定,未来的潜在变量在于:
1)其他家模型基座能力远超市场竞对,并以封闭模型生态的思路做,以效果吸引开发者——e.g. 等等看百度;
2)其他家能跑出 AI 时代新流量入口,有机会颠覆原始流量格局,重构对于第三方开发者的吸引力。
(但这也是个鸡生蛋蛋生鸡的大问号,究竟是先砸钱买量把某个产品打出领先于竞对好几个身位的数据然后吸引开发者;还是等着靠繁荣的智能体生态更好满足的用户需求,成就下一个Killer APP)
当然也有一个悲观假设是,智能体生态就担不起 AI 时代基建的大任,最终会长成另一个小程序生态,定位就是已有体系内用户需求满足的升级,探索 Killer APP 的事情不需要智能体生态。
智能体生态 insights,来自某大厂从业者

原创文章,作者:特工宇宙,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gent-universe.cn/2024/10/21574.html

Like (0)
Previous 2024-10-14 09:52
Next 2024-10-14 19:21

相关推荐